中国鱿鱼捕捞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他们在青岛渔博会前供应链圆桌会议上都说了些啥?
在这届国际水产品可持续发展大会上,由智渔主办、Ocean Outcomes协办的“中国鱿鱼渔业可持续发展圆桌会议”同期举行,与会的行业代表们共议鱿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汕头鱿鱼捕捞提升项目(Fishery Improvement Project,FIP)进展
主讲人:何映霖 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FIP项目经理
捕捞提升项目(FIP)目前以海洋管理委员会(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MSC)的原则和规则为导向,其中三个核心原则分别是:目标种群可持续、环境影响最小化以及有效的管理体系。根据这三个核心原则,智渔目前开展的工作主要是对汕头—台湾浅滩渔场的种群渔获分配、渔船、码头、渔具使用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梳理了相关的资源养护和管理措施,并对环境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其中目标物种为中国枪乌贼,又称中国鱿鱼、台湾锁管、拖鱿鱼等,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枪乌贼科枪乌贼属,是世界枪乌贼科中重要的经济种。目标渔场为汕头—台湾浅滩渔场。
为了搜集更完整可信的数据,智渔下一步会联合主要加工企业收集更全面的数据、协助政府建立渔业信息员制度,并联合利益相关方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发挥渔民的管理职能。
北太平洋鱿鱼捕捞提升项目(FIP)进展
主讲人:陈奋捷 Ocean Outcomes; 方清 Aquaculture Stewardship Council
中国近海太平洋褶柔鱼的渔业可持续实践方面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种群分布涉及海域复杂;海上转运不可控;拖网渔获无选择性,目标渔获占比变动;管理处常规外缺乏专门的管理制度;休渔与最佳渔期之间的供求匹配问题等。行业管理亟需升级,且只有多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合作才能取得多赢的效果。
在这个捕捞提升项目(FIP)中的关键角色包括来自供应链驱动的采购商、政府渔业资源管理方面、渔业捕捞方面以及渔业运营方面。此项目的目标是实现渔业管理和供应链可追溯建设方面的改善,潜在的规划和步骤是:基于本地的实践及政策改进、国家层面的捕捞提升、建立跨区域管辖方面的协调机制。
从浙江渔业管理发展趋势看中国捕捞提升项目(FIP)模式演变
主讲人:刘黎君 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总监
在以贸易为杠杆的渔业改良项目中,在建立其标准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不同区域的状况。
跳出认证的框架,FIP的本质是希望通过推动本地的行动来提升渔业的可持续性,那么如何根据本地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本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是需要本地智慧的。
分享一些浙江在渔业管理方面的新举措:运用卫星定位系统(VMS)和电子日志改善产量上报的数据质量;建立专业的基层渔业服务组织,提升渔民的自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等。此外,通过“一打三整治”、“三战”等加强执法能力、提升渔民意识。
我们邀请各方力量共同讨论:哪些改良行动更容易实现?哪些是真正切合渔民和产业的共同利益的?
讨论环节
在讨论环节,大家针对如何将实施了可持续措施的生产商与消费端联系起来,让这些进行了可持续实践的生产商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溢价,从而促进更多的可持续渔业实践的开展。各方都提出单纯依靠认证带来溢价的困难性,同时强调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内销市场的开拓,如何推动内销非常关键。此外,海洋管理委员会(MSC)的认证并不适合所有国家的捕捞项目,现在很多国家是将海洋管理委员会(MSC)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估一个国家渔业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时的参考工具。
注:文中除了现场所拍摄的照片外,其他图片均来自于公开资料(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END—
感谢阿拉善SEE基金会、劲草同行计划
爱佑基金会对智渔提供支持